读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雄风 > 第二十七章 旦辞妻妾去,暮至洛阳城1

第二十七章 旦辞妻妾去,暮至洛阳城1(1 / 1)

建安六年的岁除已至。

建安七年明日即到。

建安六年的最后这几日,便伴随着定居西域的班超后人归汉,热闹而又欢乐地渡过。

这一足以被载入史册的事件,不但标志着西域诸国有重归大汉怀抱的想法,而且似乎也预示着,来年赵旻远征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的正确性、急迫性,以及…

顺利性。

七日之前的那个下午…

聪明的班归在大殿之上只字不提货殖二字,其人仅呈上一份礼单,说明此乃其人为大汉天子所备之薄礼,便不再言其他事。

刘协许是因纵欲过度而疲惫,又许是急于与宫中美人玩乐…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总之,在听罢班归一番堂皇之言后,其人温言勉励班归一番、并宣布傍晚于宫中赐宴,随后便挥袖示意退朝。

彼时除了苟哥,谁也没有察觉,在这场见证大汉历史的临时朝会上,少了一名至关重要之人…

于是乎,苟哥在出殿之后,便第一时间唤来一名中常侍,在其人耳畔叮嘱几句。

其后,苟哥盛情邀请班归赴卫府详谈。

这两人虽然皆心照不宣地只字未提“货殖”、“通商”等字眼,但在进入卫府、关闭门户之后…

“卫将军,关于工坊之货…”

此时无旁人,班归再也沉不住气。

卫府上下人等莞尔一笑,他们早就料到,班归此来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苟哥呵呵一笑,打断了班归的话。

“忠汉,货价免谈,然则…我可足量供应你所需诸货,兼且贴补你车马之靡费,如何?”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卫将军,非止如此,随俺往返西域、大汉之一众商贾,亦需靡费绢帛粮草无数。”

由此可知,近四十岁的班归,实则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大商贾。

苟哥不徐不疾道:“忠汉今既已归汉,并已为大汉归远侯,便理应以汉臣自居,又岂可计较如此蝇头小利?如此,与商贾何异?”

班归丝毫不为苟哥所动。

“卫将军,实不相瞒,俺等班氏族人,在大宛国确为商贾。”

苟哥精神一振。

呦呵?这厮有点儿意思!

确实有点儿意思,如此不要脸之人,在东汉确实不多见。

当然,刘备和苟哥便是其中之二。

苟哥暗道:这厮…嗯…有了他,老子何愁西域不定?

首发&:塔>-读小说

于是苟哥抚须而笑。

“忠汉不妨明言!”

班归作揖后,便不再端着。

“卫将军,俺之车马费…至少需一成补贴,至于商贾之靡费…俺窃以为,亦需一成补贴!”

不言而喻,班归这是在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以班归这数百辆马车的载力及满载而来的货物,其人在大汉境内,便可靠批发大赚一笔,出境时,犹可多购置马车满载而归,如此又可大赚一笔。

相比较而言,区区运费和人员支出,根本不值一哂。

苟哥缓缓摇头。

班归摩拳擦掌,认为自己遇到了对手。

然而…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苟哥的话,却让班归始料未及。

“忠汉,车马费、商贾之靡费,我皆算作一成半,如何?”

班归瞠目结舌。

啊这…

卫将军何出此言?

不止班归,就连卫府上下人等,也皆当场愕然。

班归还未反应过来,便听苟哥又道。

“然则…你理应知晓,我来年欲重设西域都护府之事,然否?”

这一刻,班归的大脑全速运转。

其人身为经验丰富大商贾的敏锐嗅觉、遗传自汉人的智慧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是以,其人心跳陡然加速,只觉自己口干舌燥,便连话都无法再说利索。

“卫…卫将军之意…之意为…”

正在此时,赵常侍的声音自卫府正门外传来。

“皇后驾到!”

没错,如此重要的场合,怎么能少得了伏寿呢?

赵旻挥袖制止班归继续说下去,霍然起身,率卫府众人出门接伏寿凤驾。

众人深深一揖。

“臣等参见皇后。”

今日的伏寿,颇为难得地穿了一身富丽堂皇、典雅大气的皇后正服,且戴上了煜煜生辉的凤冠。

以伏寿那高贵冷艳的气质,完全可以驾驭其人这一身珠光宝气。

首发&:塔>-读小说

伏寿颜值或许远不如倾国倾城的张凝等人,但颜值不够、气质来凑。

是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人,着实让偷偷欣赏其人的苟哥,惊艳到险些无法呼吸。

苟哥甚至邪恶地想道:若宝宝穿上如此一身冕服…老子与她…之时岂非增添无数乐趣…

与爱郎心有灵犀的佳人一眼便看穿了苟哥那猥琐的心思。

其人狠狠剜了不正经的爱郎一眼,方才朗声道。

“诸君免礼!妾来此,乃代朝廷赏赐归远侯,兼且…归远侯之所以可万里迢迢赶来许都,皆因卫府诸君戮力同心、为我皇汉重开西域之故。

故而,妾代朝廷赐卫府诸君白璧两双,归远侯另赐金饼千枚。

此外,妾闻归远侯有意于西域、大汉之间通货殖,故妾代朝廷,封归远侯为西域都护府货殖都尉一职,太子太傅以为如何?”

苟哥以为如何?

苟哥只想将这盛装美人抱到床上好好疼爱一番。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苟哥的宝宝对苟哥简直不要太贴心!

所以苟哥正色深揖。

“回皇后,臣以为甚善!皇后请进府详谈。”

万幸,诸如大乔、孙尚香等等小妖精此刻都不在许都,否则苟哥这高傲的大妇伏寿,一定不屑于进卫府大门。

少顷,伏寿毫不客气地占据了犹带有爱郎体温的坐榻,苟哥只好乖乖坐在伏寿下首。

伏寿见爱郎如此识相,其人那张始终冷着的俏脸,至此方才略显缓和。

苟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这个控制欲极强的大老婆…

反正苟哥有的是机会和手段“报复”她。

伏寿摆出一副卫府主人的派头,毫不客气地当先开口。

“归远侯在许都可有住处?”

塔读@

“回皇后,臣尚未来及寻觅住处。”

“既如此,妾便代朝廷赏卿一处大宅院。”

“臣谢朝廷厚恩!”

“归远侯欲何时满载而还?”

伏寿凌厉的辞锋,使班归招架起来颇感吃力。

“这…皇后,臣既已为汉臣,便当长留汉地…”

“归远侯之意为…西域非大汉王土乎?”

班归只觉,自己后背冷汗涔涔而下。

他原本以为,大汉皇后亦如大汉天子一般毫无存在感,却根本未料到皇后竟如此犀利。

“皇后所言极是,此臣失言!西域诸国乃至康居国,皆为大汉之王土也。”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康居国便是后世阿富汗及乌兹别克斯坦,西方那些造假出三千年历史的双标狗称其曾为希腊人占据…

但随着乌兹别克斯坦出土文物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康居国的文化、风俗乃至小米等主粮,都与大汉一般无二。

也就是说…统治康居国的希腊人,其实是吃小米饭长大的大汉后裔?

呵呵,简直可笑。

言归正传。

伏寿乘胜追击。

“妾还请归远侯今后务必以汉臣自居!然则…归远侯既归汉土,何不助我皇汉朝廷一臂之力,随太子太傅重设西域都护府?”

班归闻言,登时顿首郑重其事道。

“回皇后,臣确有此意!为此,臣甘愿为大汉太子、太子太傅之马前卒,助我皇汉重收西域乃至康居国、大月氏国之王土!”

伏寿很欣慰。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其人微不可察地白了爱郎一眼。

她的爱郎…也就是苟哥则无比谄媚地对她一笑。

是以,伏寿神色更为缓和,嘴角甚至挂起一丝笑意。

“归远侯请起,太子太傅欲在二月初远征西域,届时还望归远侯务必尽力辅佐太子太傅!若西域都护府重设,天子与妾,必对归远侯不吝重赏!”

【作者题外话】:早在位面之子刘秀光武中兴之时,西域十二国便曾联名请求刘秀重设西域都护府。

出于防止地方割据的考虑,刘秀并未应允。

直至明章之治时,班超才重设西域都护府。

但班超的西域都护府,地方割据色彩颇为浓厚!

自2012年“一带一路”思想被提出时起,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对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明铁佩古城遗址进行了8次考古发掘,取得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

其中,不但证实博望侯张骞与司马迁的记载无误,发掘出的文物也皆为华夏风格,而且…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居然在多处粮窖中发现风化、碳化严重的小米。

也就是说,所谓的“希腊人”,主食是小米?

呵呵。

压力山大大帝的传说中,有太多经不起推敲之处了,云某之前已经骂过双标狗和二鬼子,咱们不再赘述。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周瑜恰到好处的死亡,避免了君臣反目。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欲领兵入川,完成统一长江流域的战略构想(榻上策),却在发兵前夕突然死去。

其实鲁肃昔日给孙权进言的“榻上策”,其中很明显包含周瑜的意思。

毕竟鲁肃是周瑜故交,又是被周瑜引荐给孙权的。

在“榻上策”的构想中,孙权应当先经营长江下游(扬州);之后进取中游(荆州)、最后统一上游(益州)。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讨伐荆州),竟长江所极(讨伐益州),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吴书鲁肃传》

建安十三年(208)讨伐黄祖(荆州江夏)便就是孙权对“榻上策”的实践。

然而时过境迁,荆州的老军阀(刘表)谢幕了,小军阀(刘琦)身边却还跟着一个更难缠的对手(刘备),荆州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周瑜若率部西征,刘备很有可能会偷袭其后,甚至可能会扼守巫峡,阻断周瑜归路,将吴军从中间彻底截断。

因此西征与否,均属两难。

其实此事对孙权来说,也是两难。

若周瑜西征失败…那东吴势必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若周瑜西征成功,凭借川蜀的崎岖地形,也就不必居于人下,周瑜完全可以关起门来称孤道寡。

后来钟会入蜀(263),野心滋甚,便自诩“若大事不成,吾不失为刘备也”。

可见益州的环境有多么适合割据。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吾)不失作刘备也。--《魏书钟会传》

其实孙权面临的窘境,与刘琮十分相似。两年前(208)曹兵南下时,刘表新丧,刘琮战和不定,幕僚傅巽进言:

“若刘备不足御曹操,则主公也会跟着刘备受牵连;若刘备足以御曹操,则刘备不复为主公之臣也。”

(傅)巽曰:“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魏书刘表传》

周瑜之于孙权,便如刘备之于刘琮。

对孙权而言,周瑜西征益州,胜利可能比失败更加危险。

这与高欢召还宇宙大将军侯景,赵构召还大英雄岳飞是相似的,都是人君对权臣的猜忌。

从上帝视角看,侯景是奸臣,岳飞是忠臣;

但对君主而言,他们彼时身在局中,无法明辨忠奸,更无法承担选择失败的风险,因此宁可保守,也不敢冒进。

好在周瑜突然“病卒”,否则君臣反目,就在眼前。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周瑜死后,孙权对其遗属刻薄至极,令人齿冷。

瑜长子周循尚公主孙鲁班(孙权与步夫人长女),结果周循没几年就死了,鲁班改嫁。

(周)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吴书周瑜传》

(孙)鲁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吴书步夫人传》

瑜次子周胤被孙权找借口废掉,流放庐陵(扬州西南边境,与交州接壤)。

同为淮泗集团成员的步骘、诸葛瑾,扬州大姓朱然、全琮等人联名上疏,替周胤求情。

结果孙权表面答应宽大处理,转脸周胤就突然“病卒”,一如其父,仓促得竟连“大赦令”都没等到就死了。

呵呵,孙十万,真阴险!

循弟(周)胤,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诸葛)瑾、(步)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吴书周瑜传》

瑜侄子周峻,为偏将军,受兵千人;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结果周峻死后,峻子周护按制度应该接班,又被孙权找借口废掉,称“周护性行凶险,担心他干出丑事,影响周瑜的光辉形象”。

我呸!

真特喵的虚伪!

又当又立的小婊砸!

(孙权曰)初闻(周)峻亡,仍欲用(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適为作祸,故便止之。--《吴书周瑜传》

实际孙吴的“受兵制度”是一以贯之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即使对中下级军官亦如此(见《吕蒙传》)。

周瑜是东吴元勋,宗族子弟却被孙权打压到这个地步,令人震惊错愕。

孙权吃干抹净之后,还装模作样地表示:

“老子不给周护官儿做,是为了维护周瑜的名声,老子思念公瑾,哪有穷尽呢”?

(孙权曰)孤念公瑾,岂有已乎?--《吴书周瑜传》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其实周瑜宗嗣凋零,家门败落,恰恰是孙权刻意贬抑的恶果,真凶却还在自说自话,令人义愤填膺!

老子就不惯着孙十万,且看老子把孙十万写得有多惨吧!

言归正传。

周瑜在孙权时代遭到严密提防,大抵有如下原因:

其一是周瑜年龄长于孙权。

瑜与孙策同年,大孙权近十岁,又深度参与东吴的奠基事业。

因此虽然周瑜年龄不大,但资历极深。

其二是吴夫人(孙策母)在建安七年(202)便死去,无法再充当孙权与周瑜之间的调和剂。

及(孙)权少年统业,(吴)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建安七年,临薨,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吴书吴夫人传》

其三是随着孙权年龄渐长,权欲也逐渐增强;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其人不愿也不可能长期接受权臣挑战自己的地位、代行自己的权力。

因此无论周瑜忠诚与否,孙权都不可能长久容忍其存在。

看孙权设置的“左右督”制度,便可知其对周瑜的提防程度。

虽然这个制度在东吴长期沿用,但最初针对的,其实就是周瑜一人而已。

陈寿在《周瑜传》中,记载了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即孙权在废掉周胤(周瑜之子)时,亲口表示“孤于公瑾、义犹二君”。

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吴书周瑜传》

结合上下文来看,此处的二君,指代的是诸葛瑾与步骘,“君”作敬称。

但陈寿在同书《刘晔传》中也有“刘备关羽,义虽君臣,恩犹父子”的记载。

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魏书刘晔传》

如此,“义犹二君”便显得一语双关,极富深意。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未知陈寿是否刻意如此,或许是在隐喻孙权与周瑜之间的敏感关系。

从周瑜的身后待遇看,鞠躬尽瘁不仅未得奖赏,反而招来滔天巨祸,满门均受连累。

读至此处,云某不由替瑜哥不值。此处引用辛幼安先生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来感慨瑜哥之殇: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孙十万,姥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