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四十二章 许都运帷幄,江夏谋千里4

第一百四十二章 许都运帷幄,江夏谋千里4(1 / 1)

苟哥言罢挥挥袍袖,将袖中书信塞给陈矫之后,便带上数名精锐亲卫,径自大步流星而去。

正堂内的众人,心态登时凌乱。

啊这…

陈矫下意识地将书信收好,便紧随自家主公身后,向外健步走去。

董昭则忙不迭展开手中竹纸,匆匆读了起来。

旋即,其人便忍不住叫绝。

首发&:塔>-读小说

“主公之策甚妙也!”

困扰了众人大半天的天大难题,在苟哥看来根本就不叫事儿。

因为这时代的谍战,实在是有些小儿科。

众人纷纷簇拥到董昭身畔,从人缝中拼命看向那几张竹纸。

然后…

凡是看到竹纸上内容者,皆赞叹不已。

卞夫人心中虽好奇无比,但奈何其人身为女子,实在是不好与一群男子推推搡搡…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贾诩见此乱象,便在人群中清了清嗓子,用一口地道西府话,朗声将赵旻所写之策念了出来。

这个时候,没有人再嫌弃贾诩的凉州话腔调生硬,众人皆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待贾诩念完,众人便依照赵旻临行前的命令,各自跑去忙碌。

塔读@

董昭的行动尤其快。

于董昭而言,只要工坊、商队和车马行继续运营,那么无论让他干什么苦差事,他都甘之如饴。

遑论赵旻派给董昭的任务,只是跑跑腿、动动嘴的活儿呢。

这事儿,董昭再擅长不过。

其实,赵旻本想与众人商议江夏郡、乃至荆州之事,这才是目前赵旻急需处理的头等大事。此事无论如何,也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办妥。

但话说回来,若细作不清除,赵旻那些需要极高保密性的行动便不方便在鱼龙混杂的许都遥控开展。即便赵旻是苟哥,也对眼前这个局面无可奈何。

赵旻既然已给出对策,此事便暂时告一段落。

至于此对策的具体内容,后文自会详细说。

暂且不提苟哥…

在丹徒城内吴侯府门前,自认为达成目标的香妹子,恰好遇到被吴老夫人请来的亲舅舅吴景。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昨晚香妹子虽与吴景见过面,但因彼时孙策刚刚凯旋、众臣属兴致勃勃,香妹子不好在那种场合出席,遑论说这种丧气之言。

此时此地,舅舅与外甥女意外相遇,一时间二人竟相视无言。

吴景终究人老成精,其人呵呵一笑。

“阿香,阿姊唤老夫前来赴宴,可是有何喜事?”

香妹子盈盈一礼,微微一笑。

“舅父大人大驾光临,于孙家便是天大喜事。”

在与腹黑皮厚夫君远征近五月之后,香妹子也变了。

吴景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阿香不愧为阿旻爱妻,如此甚善!甚善!”

谈笑间,舅甥二人便走进大门。

塔读@

吴景如今是丹阳太守,本不应该在丹徒城,但其人贵为吴侯孙策亲舅舅,又有何人敢弹劾吴景?

前文多次提及,太守这两千石之职,在两汉地位一点儿都不低,其相当于李唐的节度使、大明的布政使…

也就两宋比较特殊,省级的“路”没有综合行政单位,而是将职权一分为三:

转运使司(贪腐之温床)、提点刑狱司(简称提刑司)和安抚使司(由文官担任,主管军事)。

一言蔽之,无论吴景还是朱治,在仅有五郡的江东都是妥妥的封疆大吏。

话说回来,吴景老老实实待在丹徒城,恐怕孙策只会更安心。

吴景到来,使吴老夫人、大乔这婆媳二人心中踏实许多。

屏退仆客之后,大乔将心中之担忧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吴景喟然一叹。

“乔夫人有所不知,去岁阿旻前来订亲之时,便曾向伯符提及此事并指出对策,老夫当时深以为然(此事详见前文)。然则…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伯符深恨吴郡士族暗杀之举,故伯符与吴郡士族,至今仍未能如其人与江北士族一般友好共处也。”

江北士族,指的便是江东的淮泗集团。

江北士族的代表人物,正是张昭和周瑜。

有趣的是,吴景和朱治都属于江东士族。

历史上深受两派党争困扰的,不止刘璋和袁绍,还有孙策和孙权。

吴景的意思显而易见:

孙策若不改变,那么其人与江东士人之间的关系,只会愈发恶劣。

此事根源在孙策,旁人无解。

于是大乔和香妹子同时幽幽一叹、黯然心碎。

吴老夫人不死心。

塔读@

“阿弟,此事可有其他良策?”

吴景搔搔花白的头发后,正了正自己的刘氏冠。

“阿姊,以弟愚见,此事惟有阿旻可解也。”

本来黯然神伤的香妹子,瞬间变得神采飞扬。

“阿母大人,舅父大人,夫君称十月朔日之前必至丹徒接妾。”

朔日便是旦日,也就是初一。

苟哥之所以选这个日子,是想亲眼看着自己另一个宝宝步练师生下孩子。

啊呸!这个无耻渣男!

此时已是九月初,换言之,孙策应不会遇险。

尽管此时的孙策,仍习惯轻车简从出入各处。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于是众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一场危机,貌似就此解除。

苟哥匆匆而走,目的地当然不可能是步骘的卫尉府,而是刘艾的宗正府。

他要与刘艾排查一番,宫中是否有袁绍的耳目。

要知道刘艾不只是宗正,还是侍中。

在双重职位叠加之下,刘艾进出宫城,与苟哥一样方便自如。

主臣二人进入书房之后,刘艾便忍不住劈头盖脸地喷了苟哥一脸…

如今还敢这么做的,除了赵大娘、赵云和伏寿之外,恐怕也只有刘艾。

刘协早已不敢再如此。

当然了,这与刘艾清楚苟哥性格有主要关系。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若换成是曹老板,刘艾不但半个字都不敢说,还会主动赔起笑脸…

士大夫的气节固然要紧,但九族之生命更可贵,刘艾要且行且珍惜。

刘艾痛心疾首地数落苟哥一通,最后总结道。

“主公须知,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主公秽乱宫闱、大逆不道之重罪,终有一日将被补录入汗青之中!”

苟哥心中对此不以为然,表面却赔起笑脸。

“刘公所言极是,旻今后定恪守臣道、尊奉天子。”

苟哥的意思是,老子以后照常睡伏寿、步练师。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所以,已经上了苟哥贼船的刘艾对苟哥无可奈何,只好默默展开简册。

如今虽已有竹纸,但骨子里仍怀有几分士大夫倔强和执拗的刘艾,仍习惯用简册记载刘协、宫城中的一切。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刘艾人虽通达,做事却极为细致入微。

其人对于宫中人员的信息记载、宫中发生之事,事无巨细,皆记得极为翔实。

二人得益于此,在默默排查一番后,特工头子出身的苟哥,很快便锁定了目标。

苟哥默默吐槽:

这时代的特工人员,真low!

苟哥忍不住道:“刘公,此人背后,定为郭公则无疑!”

郭公则,便是袁绍麾下的颖川人、郭嘉族父郭图。

换言之,袁绍确实暗中收买了一名中常侍,也就是刘协身边的一名大宦官。

刘艾气得须髯发颤。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袁本初究竟是何居心?”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苟哥突然很想笑。

袁绍的目的其实不难猜:

其人欲充分了解许都宫中情况,甚至是挑拨刘协与卫将军的关系,以便其人第一时间广发檄文讨伐汉贼赵从文。

但是…

绍叔你好歹也是如今天下最强诸侯、而且没有之一耶,玩这种类似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你无不无聊?

有这闲工夫,您老不如搞一搞河北的经济民生好不好?

刘艾将怒火宣泄一空后,冷静下来问苟哥。

“主公,老夫这便将此细作诛除如何?”

苟哥笑着摇摇头:“刘公,不必。此人由皇后对付即可,某等恰好可利用此人混淆袁本初视听。”

在解除荆州及江东的潜在威胁、重设西域都护府之前,苟哥仍急需猥琐发育。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所以,宫中这个间谍将会是一枚极好用的棋子。

换句话说,苟到极致的苟哥心太脏!

还可以证明苟哥心有多脏的另外一点,便是他暗戳戳针对荆州、江东所布的那张大网。

这是后话,暂且揭过不提。

偷摸给皇后伏寿报信的任务,苟哥便愉快地交给了刘艾。

刘艾身为宗正兼侍中,又是个刚及半百的半老头子,其人出入深宫禁苑,比赵旻这个苟哥还要方便。

忙完此事,苟哥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太医令张机张仲景…

步练师临盆在即,提前巴结巴结医生准没错。

何况苟哥此来,还为张仲景带来了产自益州的附子和干姜,以及产自凉州的大黄。

对于张仲景而言,前两味药是其人开方常用的刚需品,后一味药则是“推陈致新”的良药。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果不其然,苟哥送的礼,送进了张仲景心坎里。

后者极为难得地满脸堆笑,并为苟哥斟上热茶。

“主公,宫中、府中一切安好,主公勿念。”

府中,指的当然是卫府。

苟哥同样堆起笑脸。

“仲景先生,陛下子嗣单薄,而步贵人又将生产,还望先生多多费心。”

张仲景连连颔首。

“主公但请放心,某必尽力而为。然则…某有一事不甚明了,尚需主公为某答疑解惑。”

【作者题外话】:咱们继续说大乔和小乔,下一章,咱们聊一聊三国时期的谍战。

前文提及,《江表传》中有一处颇富争议的记载,即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塔读@

(孙)策从容戏(周)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江表传》

乍看之下,桥公得孙策与周瑜“作婿”,似乎是在隐喻明媒正娶,但叙事背景却是孙策与周瑜“相戏”,即相互开玩笑。

孙策与周瑜同龄,年少时“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吴夫人甚至“视周瑜如子”,还令孙权“兄事之”。

(孙)坚子(孙)策与(周)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吴书周瑜传》

(孙)权母曰:“公瑾(指周瑜)议是也。公瑾与伯符(指孙策)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指孙权)其兄事之。”--《江表传》

在此背景下,孙策纳大桥为妾,自然不可能令周瑜娶小桥为妻,这明显有悖于统战精神。

实际周瑜纳小桥时(199)也已经二十五岁,以汉末的婚姻制度而论,这个年龄的男子,不可能没有娶妻。

汉末魏晋时代,男子的成婚年龄普遍早于弱冠(二十岁);

如果是世家子弟,成婚年龄还要提前,自十三岁至十八岁不等。

注意:此事详见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比如汉桓帝十五岁成婚,晋惠帝十三岁成婚,司马师成婚年龄未详,但她的原配夏侯徽二十四岁死时,已经留下五个女儿(见《晋书后妃传》)。

曹丕十八岁纳甄氏,但在甄氏之前,已经有了任氏等诸多侧室。

周瑜的成婚年龄,还可以参考同时代的江东人物。

彼时东吴政权中的婚姻记载,还有孙贲女嫁曹彰,孙匡娶曹操侄女等案例。

(孙)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孙)策小弟(孙)匡,又为子(曹)章取(孙)贲女。--《吴书孙讨逆传》

孙策死时(200),孙权年仅十九,那么孙匡(孙权弟)的年龄无疑更小一些。

曹彰的情况更加特殊,他生于中平六年(189),照此推断,他成婚时大约只有十岁上下。

周瑜出身庐江巨族,从祖周景,叔父周忠,皆为太尉;

其父周异是洛阳令,洛阳又是东汉首都。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吴书周瑜传》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作为累世公卿的世家子弟,周瑜的成婚年龄,与上述诸人应无太大差异;

至少在他二十五岁纳小桥时,膝下无疑也是子女环绕了。

周瑜有二子:周循、周胤;

周瑜还有一女,嫁孙权长子孙登。

这些子嗣不可能都是小桥所生。

(周)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孙)登。男(周)循尚公主。--《吴书周瑜传》

换言之,小桥是否有过生育记载,已经难于定论,但她的侧室身份,却无可置疑。

现代的文艺作品将小桥视作周瑜的妻室,无疑是受到小说家的影响,不足置信。

二桥的记载,在《三国志》中仅有粗略记述,在《三国演义》以及相关衍生品的渲染传播下,二桥的正室身份已经深入人心。

不过正妻仅仅是美好愿景,妾室才是不争的事实。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其实以二桥的战俘地位来看,她们本不配被写入史书,此处极有可能是陈寿“纠合三国史”时,对韦曜《吴书》的誊录转述。

(陈)寿乃鸠合三国史,著魏、蜀、吴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华阳国志》

事实上,东吴宫廷中,“因爱登后”、“以色见宠”的记载俯拾皆是,可见孙氏集团对于美貌女子,确实有着异乎寻常的癖好。

注意:此事详见王永平《孙氏婚姻之“不计行辈”与“因爱登后”》。

比如孙权的首任皇后,是囚徒出身的潘夫人;

这已经严重违背制度要求,不能以常理度之。

(潘夫人)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孙)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吴书潘夫人传》

注意:潘氏之前有步氏。不过步氏的皇后是死后追封,因此不论。

实际步氏出身亦不高,属于南渡的淮泗人(徐州广陵人),且来自庐江战俘,见前文引注。

孙权甚至会经常出游巡幸,采择美貌女子充实后宫、或赐予宗室。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比如孙皓生母何夫人,本是兵家子,只是因为貌美,便被孙权在路上相中,赐给孙和为妾。

孙权尝游幸诸营,而(何)姬观于道中,权望见异之,命宦者召入,以赐子(孙)和。--《吴书何姬传》

考虑到“纳二桥”的时代背景,以及孙策与周瑜的年龄地位,再结合二桥的战俘身份,可知她们根本没可能是妻室。

以袁术的尊贵家世,其女也仅能充当孙权的妾;

照此论之,出身远不及袁夫人的二桥,实际地位也便可想而知。

当然,后世的小说家,本着美好的愿景,给二桥塑造了一个光明的童话世界,让命运凄凉的孀妇,得到了正妻的地位与尊重,满足了无数读者的遐思,这大概也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要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