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五十章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2

第一百五十章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2(1 / 1)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在赵旻这几个月的努力下,许都平民不可能没有闲钱。

大过年的,平民们改善改善生活、满足一下口腹之欲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有家有爱有美食,这才叫幸福。

饮食供应既已解决…

赵旻便继续介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由于需大量印刷线装书,故而竹纸目前仍供不应求,此事暂不易解决,待线装书投放商铺之后再说。”

天可怜见,赵旻趁农闲时,已招募大量临时匠人造纸…

然并卵。

颖川士族豪强们,对竹纸的需求量委实太大。

这些人当然不可能用竹纸当厕纸,而是用来抄书、绘画、练书法。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对于这些士族豪强们而言,相比于绢帛,竹纸简直一钱不值。

而且,竹纸的质量,要比左伯纸强出太多。

是以,竹纸根本卖不到颍川郡之外的区域…

不是没有行销渠道,而是用于印刷线装书后的剩余竹纸,根本满足不了颖川一郡之需!

赵旻已经不敢再招募匠人,因为开春后便是农忙时节,农人们若都忙着造纸,那还了得?

这种活儿,还是交给老人和妇人们做最合适,青壮就应该种田养活天下万民。

注意:这是近两千年前的农耕时代,且赵旻不是挂逼。

所以,赵旻对此也无可奈何。

线装书必须优先印刷,因为此事涉及到国本三大问题!

国本三大问题是教育、医疗和法律,而这三者都离不开印书。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汉末为何全民文盲?就是因为在纸张推广普及之前,书卷简册太昂贵!

所以,赵旻印刷的第一批书,是后世明代《幼学琼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东汉律法《汉律六十篇》及《神农本草经》。

至于《伤寒杂病论》…赵旻不懂医术,所以其人已请荀彧下诏令、同时委托刘表请张机张仲景来许都做太医令。

此时,虽然《伤寒杂病论》尚未正式成书,但此时至少已有四十五岁的张仲景,应该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张仲景开创了流传近两千年的经方派,《伤寒杂病论》不知救活了世界上多少病人。

在赵旻前世,经方派扶阳大家郑钦安的曾徒孙:巴蜀卢氏及其子弟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赵旻相信,张仲景若能得到稳定的环境专心研究医术,其人医术成就一定会比历史上更高。

可惜赵旻不懂医术,其人无法将后世诸如缪仲淳、黄元御、郑钦安、卢铸之等大医的典籍搬运过来。

《本草纲目》那等华而不实、谬误百出的玩意儿,还是免了吧,省得误人子弟。

国医四大经典没有这玩意儿,唯一药典只有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几乎与李时珍同时代的缪仲淳,其人的《神农本草经疏》,都远比《本草纲目》靠谱许多。

当然,赵旻没读过此两本书,但这并不妨碍赵旻印刷《神农本草经》,因为如今有原本传世。

《幼学琼林》是启蒙读物,《说文解字》是华夏神州第一部字典,而《汉律六十篇》…

这是官吏的必修教材。

所以,赵旻用来阻碍士族垄断知识、甚至向门阀转变的方法,便是从普及基础教育开始抓起。

关于教育及官员选举制度,赵旻已经有了框架,一步步去落实即可。

虽然此事任重而道远,但赵旻并不急…

他已经想通了,袁绍不能急于平定,否则一旦外部最大的威胁解除,内部矛盾一定会疯狂滋生。

而赵旻最大的问题和短板,恰恰是根基不稳:他的崛起速度太快了。

综上考虑,虽然竹纸供不应求,但赵旻暂时还是不想再一次扩大产能。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赵旻介绍完毕后,民生问题便基本宣告讨论完毕。

接下来的会议议程,是讨论凉州、张鲁和刘璋的问题。

仍是赵旻当先开口:“诸公,待远征匈奴大军凯旋,某等便需谋划凉州之事。旻以为,败韩遂后,便应乘胜南攻汉中,诸公以为如何?”

鲁肃起身作揖。

“主公所言甚是!陇右与汉中相接,且汉中妖道横行,以至于民不聊生,某等既为王师,便决不可对此坐视不理也。”

程昱、董昭二人同样对此极为支持。

前者抱拳道:“主公,前者,子扬曾提出此策,老夫深以为然,主公依此行事即可。”

不用赵旻点名,黄衡便起身作揖道。

“卫将军,张公祺麾下部曲外强中干,且其人对汉中黎庶压榨、盘剥严重,卫将军王师一旦压境,愚以为,张公祺或将不战而降焉。”

黄衡可以自信一些,将“或”去掉,张鲁投降简直是一定的。

首发&:塔>-读小说

历史上,曹操攻汉中时,压根儿不听刘晔苦劝,只是佯攻一下便准备撤兵…

结果刘晔给了曹操一个意外惊喜,同时也验证了刘晔是何等睿智。

您没看错,我也没写错,打赢张鲁的是刘晔。

汉中兵卒被刘晔一战击溃,张鲁主动献降,巴蜀一日十惊。

刘晔继续苦劝曹操南攻巴蜀。

因为彼时刘备正在荆州,与依照惯例率十万大军的孙十万互撕,曹操若顺势南下,巴蜀可谓唾手可得…

然而,曹操彼时只想逼汉帝刘协封其人为魏王,其人已非当年那个热血青年,竟然选择班师回朝…

所以说,天下三分,曹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人若直接偷了刘备的水晶,刘备还能有何作为?

便连孙十万本人,在与刘备激斗一场后,其人恐怕也只能乖乖回老家固守。

首发&:塔>-读小说

彼时天下一统将可期。

可惜!

综上,赵旻颔首后复又道:“公度,若张公祺献降,某率军直抵成都城下如何?”

黄衡昨晚早已与赵旻商定此事,二人如今是在说对口相声。

是以,黄衡不假思索道:“卫将军,若如此,刘季玉众叛亲离之下,惟开城献降一途耳。

卫将军勿忧,若卫将军率王师攻成都城,则衡必劝赵府君自东路西进,迫使刘季玉献降焉。

然则,卫将军,衡所虑者有二,一为河北之袁本初;二为荆州之刘景升。”

昨晚,黄衡也曾抛出同样的问题。

赵旻已经为其人解答。

今日,黄衡实则是在考校卫府这一众谋士们的能力。

首发&:塔>-读小说

然而,卫府如今最不缺的,恰恰是谋士。

贾诩呵呵一笑,起身作揖。

“公度无需担忧。先说刘荆州,骠骑将军而今坐镇南阳宛城。

老夫保证,刘景升必不敢出兵焉,否则,骠骑将军将直取刘荆州之江陵、襄阳。

再看袁本初。一者,左将军刘玄德坐镇东郡,袁本初不敢同时与某主卫将军、刘玄德为敌;

二者,天子而今血脉无疑,确为先帝之子,何况而今某主卫将军奉主上以从民望。

袁本初若伐某主卫将军,将无异于篡逆,且将受天下士人口诛笔伐也。

故而,愚以为其人四世三公,又身居大将军高位,必不敢如此妄为。”

袁绍故吏董昭也含笑作揖。

“公度多虑矣!袁本初因其人新败之故,内部矛盾愈发尖锐,且其人与某主公不同,其人欲出兵,当先征求河北士人同意方可。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以昭愚见,今天下士人心向汉室者过半也。袁本初便是欲兴兵,恐亦不可行焉。”

袁绍能力、威望和决断当然毫无问题,但其人与赵旻截然不同,其人没有为数近十万的中军。

如今袁绍一方,沮授、审配二人,皆有数万部曲。

且因为袁绍此前已败过一次,还当了一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者,所以明年其人若再出兵…

沮授、审配二人肯定不愿意。

再者说来,诸君别忘了,白马渡已不是官渡之战前的那个白马渡。

袁绍渡黄河,又岂是那么容易之事?

【作者题外话】:白马渡如今已成坚城,袁绍自己渡河可以,率军渡河恐怕不容易。

《幼学琼林》是我国古代经典的启蒙读物。

汉末当然没有琼林宴,因为那是自北宋开始的。

塔读@

所以,这本书另有他名。

缪仲淳便是缪希雍,与李时珍几乎同一时代,他俩的《神农本草经疏》、《本草纲目》在嘉靖、万历年间,甚至直至天启和崇祯年间皆极富盛名。

但后世国医界确实对《本草纲目》评价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纲目》中乱七八糟的糟粕太多,拉低了《纲目》档次。

云某不举例子了,举例子就是诋毁我大国医…

当然,抛开那些糟粕不谈,《纲目》与《本草经疏》难分轩轾。

赵旻不懂国医,所以他怎么可能把那厚厚的《纲目》复刻出来?

《伤寒杂病论》,引申出两宋的《杂病论》及《金匮要略》,后来又引申出无数国医流派。

目前大国医两大派,经方派和时方派中的经方派,便是源于张仲景先生。

张仲景先生有多了得,一目了然。

云某多句嘴:大国医经方派治病极快,只要辨准证,一两服药便见效。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之所以大家认为大国医治病慢腾腾…那都是托了时方派的福。

谢谢你啊,辨不准证怨生药材不好的时方派。

前文多次提及,张鲁军队的战斗力极差。

曹操本因汉中地形险要,已经准备撤兵。

刘晔苦劝之下,曹操令刘晔督后军攻一下试试看,结果…

鲁先锋张卫与曹操交战溃败,汉中小朝廷就此土崩瓦解。

(曹操)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魏书刘晔传》

(曹操)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

晔策鲁可克,驰白太祖:“不如致攻。”遂进兵,多出弩以射其营。鲁奔走,汉中遂平。--《魏书十四刘晔传》

啊这…竟如此简单?

首发&:塔>-读小说

可惜曹操没能继续听刘晔的,以至于张郃据守五十余日后,被张飞大败。

(张)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张)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魏书张郃传》

综上,建安二十年(西历215年)可谓风起云涌。

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仅仅是局部的武装冲突,但幕后却波谲云诡,险些掀起灭国级别的大战。

曹操征伐张鲁的军事行动,在不经意间将孙、刘云集荆州的十八万兵马,逼得握手言和,转而合力抗曹。

更为讽刺的是,曹操征伐汉中,其意本不在张鲁,而是希望借着平定汉中的威望,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

彼时(215)曹操的爵位止步“魏公”,而讨伐张鲁归来(216),便立刻自领“魏王”。

其人代汉野心,路人皆知也。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何曹操在讨伐汉中之初,居然有不战自退之意,还遮掩为“妖妄之国,不值一提,我军乏粮,不如归去”。

因为此时(215)的曹操,根本无心讨伐张鲁,不过是想撞运气捞一笔。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曹操在暮年百病缠身,锐气尽失,一门心思放在“汉魏嬗代”之上,只想在死前为嗣君铺路,增加政治筹码。

这与司马昭伐蜀(263)是相似道理,醉翁之意不在酒。

站在上帝视角看,如果曹操能未卜先知,按兵不动,云集荆州的孙刘十八万兵甲便会自相残杀。

孙刘联盟,虽说各怀鬼胎,总归是为对抗曹操而设;

然而拯救孙刘联盟于水火之人,最终却又是曹操。

呵呵,何其荒谬也!

借着这颇有些玄幻色彩的天命,咱们顺势聊一聊信天命的孙权。

虽说“君权神授”是封建帝王的专利,但使用不当,往往也会闹出大笑话。

吴嘉禾二年(西历233)冬,辽东太守公孙渊,遣使渡海,向孙权称臣。

这一年,孙权孙十万五十三岁,熬死了曹操和孝子丕,又听说曹叡身体渐渐不好,孙权心态已颇有些膨胀。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公孙渊本就是个首鼠两端、乍前乍却的小流氓。

其立场摇摆,或仕曹魏,或仕孙吴,莫衷一是。

孙权当时飘得可以,听闻公孙渊称臣,其人激动异常。

立刻派遣万余军队携带金珠财宝、九锡方物,以及自己撰写的“伪诏”,去辽东给公孙渊加授“燕王”爵位。

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吴书七张昭传》

结果…呵呵呵!

不出所料,这群渡海赴辽东的万余吴人,都被公孙渊捆送曹魏,而金银财宝则被渊“尽数笑纳”。

东窗事发之前,孙权还在做着“统一天下”的白日梦。

他激动地对臣僚说:

“昔日成汤得伊尹,文王得太公,因此成就霸业。但是伊尹与太公,和我得到公孙渊相比,似乎也黯然失色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虽汤遇伊尹,周获吕望,世祖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岂复是过?--《吴书二吴主传》

群臣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紧接着,孙权又放出一句惊世骇俗的言论:

“朕以为,通过公孙渊称臣于吴国来看,天下统一,是可以确定的了。”

普天一统,於是定矣。--《吴书二吴主传》

哈哈!这笑话当真冷得可以。

等到“吴使被杀,财宝被夺”的消息传来,孙权气到吐血,再也不提什么“天下一统指日可待”的鬼话了。

权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即公孙渊)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江表传》

过了几年,孙权愈发老迈,可能把当年的丑事忘干净了,便又“故态复萌”。

赤乌元年(238),曹魏曹叡病重;孙吴灾异频仍,叛乱迭起,而孙权为缓解财政危机,铸造“直千钱”,这比刘备铸“直百钱”还过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吴书二吴主传》

就在内忧外患、国事日非的情况下,孙权又犯了自恋病,斥责臣下,说:

“国家出了问题,这是谁的责任?昔日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朕认为自己和齐桓相比还略胜一筹;但你们和管仲相比,又如何呢?”

以此言之,孤於齐桓良优,未知诸君於管子何如耳?--《吴书二吴主传》

一股子崇祯的味道扑面而来。

“非朕之过也,皆群臣误朕”。

陈寿笑骂孙权是个“越老越不靠谱的糊涂蛋”,何其精洽也。

(权)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吴书二吴主传》赞语

不知陈登(两败孙权)、刘亡灵(刘馥)、臧传说(臧霸)、文睡觉(文聘)、张八百(张辽)、满数十(满宠)等人若泉下有知,听到孙十万“天下一统、计日而待”的“豪言壮语”,又当作何感想?

好吧,满数十虽已至耄耋之年,但当时还在世…可惜满数十未听到孙十万这昏言昏语,否则其人必会教孙权不要再狗,要做个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