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雄风 > 第三十二章 作茧终自缚,得道者多助

第三十二章 作茧终自缚,得道者多助(1 / 1)

赵旻离京后的第五日晡时,也就是申时,其人率亲卫骑兵再次返回许都。

守城兵卒还是段煨的部曲,但不同的是,负责城防之人,由钟繇换成了程昱。

也就是说,程昱成了比两千石的城门校尉。

毫无疑问,这一定是荀令君的手笔。

如今许都外城、内城、北军系统及宫城防务,已尽属赵旻管理。

换言之,原来分属于卫将军、光禄勋、卫尉和执金吾四职之权,如今已尽在赵旻掌握之中。

而促成这一切的还是刘协。

赵旻暗暗感慨:好人何其多也。

赵旻在亲卫拱卫中,将程昱拽到一处角落。

“程公,许都近几日情况如何?"

程昱抚须苦笑:“主公有所不知,天子因主公私纵曹氏、夏侯氏而震怒不已。天子甚至于朝会时出言:卫将军与司空为同类也。

此事幸得文先、元常及文若仗义执言,否则主公定将被天子定为叛逆。主公,此事尚需妥善解决。”

赵旻嘴角挂起嘲讽之笑。

刘协啊刘协,你黔驴技穷!

你休要忘了,老子固然需要你这块金字招牌,可你也离不开老子保护!

若老子一怒之下撤出许都,你焉能保住小命?

你以为刘勋安的是好心?

人家刘勋也姓刘,也是你汉室宗亲!

哼哼!天真!

嘲讽归嘲讽,腹诽归腹诽,赵旻终归还是需要解决问题。

归根结底,他与刘协的关系是互生。

如今汉祚虽衰,但汉室正统的观念仍深入人心。

刘协政治敏锐度差无所谓,赵旻尽力为他补足便是。

这天下万民,已委实经不起任何折腾。

赵旻收起嘲讽冷笑,正色颔首:“程公勿忧,此事易耳!旻这便寻诸公,稍后与诸公一同觐见天子。"

程昱抱拳叹道:“老夫无能,未得良计,请主公见谅。主公务必慎之!"

赵旻抱拳安慰程老头儿:“此绝非程公无能,实是天子昏昧也。无妨,请程公恭候旻佳音。日落之前,此事必可妥善解决。

程公谨记,心底无私天地宽,身正不怕影子斜。我等既无私心,又问心无愧,便是妖风淫雨猖狂肆虐,又能奈我等何?"

程昱肃然起敬:"主公之言甚善!昱谨受教!"

赵旻躬身抱拳后,便洒然离去,其人以一口真定方言,慷慨高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赵旻的亲卫,皆是真定穷苦人家子弟,出身可不就是“破岩"?

所以,赵旻以乡音高唱的这首慷慨之歌,登时引发了他们的共鸣。

于是乎,卫将军旻率其众,高唱慷慨之歌以明其志,自许都东城门慨然而入。

根本无需赵旻去寻杨彪、钟繇和荀彧。

三人外加孔融,率一众汉室重臣,主动找到了犹自高歌不已的赵旻及其人部曲,行人径直赶向宫城。

许都宫城承光殿内。

赵旻顿首后,从容向刘协陈情。

“陛下,经臣查证,前者策动虎作乱之主谋,乃曹子廉也。而曹氏、夏侯氏尽皆涉及此事。”

刘协险些气歪鼻子。

你私纵两家,居然还如此理直气壮、淡定从容?

“既如此,卫将军何以私纵一千罪臣?你可知罪?”

赵旻顿首后淡淡道:“臣乃奉陛下之命行事也。臣何罪之有?"

刘协拼命忍住一剑刺死赵旻的冲动,咬牙切齿道:“卫将军,朕何时下诏赦免一干罪臣?"

赵旻满脸无辜。

“陛下莫非忘记?臣救驾之后,陛下曾亲口告诫臣:此事到此为止,不可深究。

然臣以为留其二家于许都殊为不妥,为免留后患之故,臣率部曲将其二家遣回原籍刘协闻言,险些呕血三升。

他说这番话的目的,是想趁此事风头过去后,从曹洪处敲诈出巨资,再以此为把柄,胁迫曹氏、夏侯氏制衡赵旻。

天知道赵旻反应竞如此快!

刘协恨恨道:“如此说来,卿非但无罪,尚且有功于朕乎?"

赵旻顿首:“陛下明鉴,臣无功,此乃臣之本分,臣但为社稷、为苍生万民计耳!

赵旻此言一出,登时怼得刘协无话可说。

杨彪、钟繇、荀彧三人养气功夫甚佳,他们心中虽如翻江倒海,面上却丝毫不动声色。

但队列中的孔融险些没憋住笑。

万幸在其人身旁,虽已逾五旬、但相貌清俊的伏完轻轻碰了孔融一下,方才避免孔融当场翻车出丑。

刘协不甘心就此认输,于是其人愤然道:“曹孟德麾下旧臣皆为叛逆!明日朕便定罪!"

赵旻露出大惑不解之色。

“陛下宽仁厚德,前者既已恕其众之罪,焉能再定其众之罪?"

刘协怒极反笑。

他确实被臭不要脸的赵旻气糊涂了。

“卫将军何出此言?"

赵旻好整以暇地取出袖中诏书,当众宣读起来。

毫无意外,曹操麾下异姓众臣属,皆已由刘协下诏、尚书台登记备案用玺,被列入卫府名册。

那么问题来了若其众有罪,刘协焉能下如此诏书?

这不就是刘协认定他们无罪的明证?

既然你刘协已认定那些人无罪,又岂能自己打自己脸,再次给他们定罪?

这就是赵旻对刘协的连环反击。

我就问你刘协服不服?

这一下,就连刘协老丈人伏完,都险些没憋住笑。

刘协脸色铁青,却无言以对。

他险些被赵旻憋出内伤。

曹洪这一走,刘协找谁敲诈巨资去?

曹氏、夏侯氏两家这一遣回原籍,谁还能制衡赵旻?

刘勋吗?呵呵。

连拥上万部曲的李典都已成为卫府幕僚,刘协你还能要不要脸,再从大臣手中将李典抢过来不成?

刘协如今唯一能做的,只有暗中挖赵旻墙角。

然而..钱从何而来?刘协拿什么给人家开工资?只谈理想吗?

赵旻的反击太猛,刘协彻底绝望。

赵旻不愿和刘协因为这点儿破事撕破脸,于是他顿首道。

“陛下,臣乃陛下之臣,臣之僚属,亦皆忠于陛下也。向者曹孟德党同伐异,大肆杀戮,以致九卿之重位空置,今实不宜再以小恶而重责焉。

此番之事,皆因臣与陛下生出误会所致,此臣之过也,臣自愿罚俸一年,以儆效尤!今后事无巨细,臣必与陛下协商。"

赵旻给刘协丢出一个高高的台阶。

刘协叹了口气,意兴阑珊。

“卫将军不必自责,朕亦有过也。如此,朕罚卿三月之俸以戒之!此事至此为止,诸卿且去!"

赵旻顿首:“臣谢君恩!臣告退!"

刘协垂首挥袖,颓然离榻而去。

曹操已故,如今群臣,包括故太尉杨彪在内,皆无剑履及朝的待遇,所以众人倒退而出后,纷纷到殿外佩剑穿靴。

孔融正欲开口,便被杨彪冷冷一瞪。

伏完压低声音:“文举,出宫再言!”

杨彪淡淡道:“诸君同去老夫寒舍!"

赵旻躬身抱拳:“诸公,旻尚需检视宫城防务,请恕旻失陪之罪!"

杨彪颔首:“从文且去,稍后至老夫寒舍。”

赵旻再次躬身抱拳后,便自去寻赵甲。

赵甲如今已为北军五校尉之一的步兵校尉。

这当然仍是荀令君的手笔。

不提赵旻,再看向杨彪带回的众臣。

宗正刘艾、尚未离京回任的河内太守魏种,赫然皆在其中。

众臣随杨彪步入正堂落座后,杨彪先是又瞪了孔融一眼,方才向刘艾作揖。

“宗正,小婿顶撞天子,老夫代小婿向天子赔罪。"

赵旻和杨樱月之事,许都重臣人尽皆知。

满脸风霜、年近五旬的汉室宗亲、刘协正牌皇叔刘艾苦笑作揖还礼。

“文先公言重矣。令婿卫将军冒死除国贼,又力挽狂澜、救驾于乱军之中,天子不但不赏,反而处处猜忌,弟亦殊为不忍焉!

然则天子虽对令婿卫将军失恩义,卫将军却犹将天子安危居于首位,我等深佩之!

【作者题外话】:“咬定青山不放松“这首诗的原作者,是郑板桥。

毫无意外,赵旻是在向特大号笔袋曹老板致敬装笔,也就是作政治秀。

椅子在东汉尚未传到神州,所以天子无龙椅,只有坐榻。

明清的奴性文化,对后世影响不轻,也难怪小鬼子们会阴阳怪气地来一句:崖山之后无神州。

虽然小鬼子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来源于大明大儒王守仁的心学。

有些大大或许受不了云某的古白话风格,但云某以为,在汉末出现后世这种大白话对话,或许才显得突兀,遑论云某的叙事和旁白,用的都是大白话。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东周策 春秋霸业 安西兵日记 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 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 不宋 喜唐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